滚动资讯:
探寻新质生产力之唐山:以“绿”为纲 向“新”发展 金隅奔跑在高 2024北京龙促会二月二龙抬头第十届传承会成功举办 为膝盖防护而生,拓必得开展护膝安全关爱行动 尔滨火了,也带火了粗粮粥,餐饮行业下一个风口来了!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北京铁道兵文化联谊会换届大会在京举 平安普惠江苏分公司:积极践行绿色公益 携手保护美丽东盐河 北新建材:创新服务 援助涿州重灾户温暖过冬 元启未来:探索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新范式分论坛”在合肥举办 2023年度“全国企业数字经济最佳实践案例”在合肥发布 2023太湖图影马拉松赛事启动 相约12000名选手将于10月29日伴湖开 首届中国医美产业之都高峰论坛暨博览会在海口举行 “行道守真”盛郁龙第二期莒县书法公益大讲堂完美收官 “滇京一家亲·迪庆好产品”北京推介会主推“绿色食品牌” 南宁国泰押运公司: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全力筑牢运营安全根基 中国质量协会正式启动“新时代质量效益提升行动” “云菌飘香·2023滇菜北京推介会”成功举办 滇菜美食集体亮相 新疆理工学院“访惠聚”工作队:牢记殷殷嘱托,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皖闽牵手齐发力 商会唱响双城记合肥市漳州商会成立大会顺利举行 大国工匠、全国劳模调研茂名乡村振兴 助力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 共享体育发展新机遇 2023宁波体育产业招商推介会在京成功举办

首页 > 环保

北京市印发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行动计划

时间:2020-02-14 16:30:28 来源: 责任编辑:舒鑫

  2020年2月13日,《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行动计划》(京政办发〔2020〕8号)(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行动计划具体包含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工程减排与管理减排并举、污染防治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措施细化、量化、具体化、责任化,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0年空气质量目标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冲刺之年。行动计划设定为尽最大努力改善空气质量,全市、各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三年滑动平均浓度力争继续下降;为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断面比例稳定达到24%以上,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稳定下降到28%以内;为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全市及各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

  行动计划将各区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污染防治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实施严格的考核问责。同时进一步强化社会共治,充分调动全社会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曝光环境违法行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继续深入实施“一微克”行动

打赢2020年蓝天保卫战

  2020年蓝天保卫战将继续深入实施“一微克”行动,聚焦重型柴油车、扬尘、生产生活源治理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01

创建城市精细化治理示范区

健全机制,

  进一步完善区级“党委领导、政府主责、部门协同”机制,落实乡镇(街道)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精细治理,

  针对扬尘污染,执行道路清扫保洁一级标准,道路尘土残存量不高于10克/平方米。严格施工扬尘监管,加大执法处罚力度。

疏堵结合,

  针对机动车污染,强化柴油车管控,加强静态交通秩序管理;加大进京路口路检夜查、入户精准执法力度。

规范提升,

  优化餐饮业空间规划,深化餐饮油烟整治。东城、西城、通州区,率先开展示范区创建工作。

02

推进移动源低排放化

  继续聚焦重型柴油车,坚持“换、限、查、管”并举,力争实现全市交通领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7年减少30%。

换,

  新车全面实施国六(B)排放标准,在用车加快电动化,新能源车保有量达到40万辆左右。

限,

  严格执行国三标准柴油货车全市域限行、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区等政策。

查,

  全年完成150万辆次以上重型柴油车检查,精准入户检查重型柴油车,强化自备油库油品质量执法并溯源查处。

管,

  做好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宣贯实施工作;逐步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规范化管理。

03

推进扬尘管控精细化

  各区降尘量控制在6吨/平方公里•月左右。

平台共享,

  建成统一的可视化、智能化施工扬尘视频监管平台,扩大信息共享范围。

部门负责,

  严格落实扬尘管控工作意见,加强各行业施工扬尘、道路扬尘污染管控。

执法规范,

  强化联合惩戒、闭环管理,加大执法处罚力度,严厉整治渣土车违法违规运输行为。

环保督察,

  开展扬尘管控专项督察。

信息公开,

  定期通报乡镇(街道)TSP、道路尘负荷与尘土残存量等排名。

04

推进生产生活排放减量化

  以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为重点,加强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管控。

生产方面

  聚焦排放大户,石化行业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排放量较2017年下降30%以上、特征污染物环境浓度较2018年下降10%以上。工业涂装、家具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一厂一策”治理。全市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90家。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处罚环境违法行为。

生活方面

  强化宣传引导,鼓励绿色出行;鼓励提前淘汰更新高排放车,在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加强对建筑涂料和胶粘剂的抽检、曝光,汽修企业在用喷烤漆房完成标准化治理改造。

05

推进能源消费清洁化

  巩固“无煤化”成果,确保群众清洁温暖过冬。煤炭消费总量保持在300万吨以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8%以上,清洁优质能源比重97%以上。新建建筑目标节能率达到80%以上,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06

加强区域联防联控

  落实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更新应急减排清单,实施分类、分级差异化管理,完善“一厂一策”减排措施,联合周边省市共同做好空气重污染应对。

07

强化基础保障能力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监测监管能力,开展精准执法,严厉打击各类大气违法行为。

统筹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治理

打好2020年碧水保卫战

  2020年碧水保卫战将统筹推动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持续改善本市水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水源地保护

  完成供水量在“万人千吨”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开展环境风险排查和问题整治。防止地下水污染。

深化水环境治理

  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按照“查、测、溯、治、管”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推动构建“水环境—排污口—污染源”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开展小微水体(含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启动治理试点。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43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比2015年下降15%以上。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确保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5以上。

实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完成300个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村庄覆盖率50%以上,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

开展水生态保护

  河湖利用再生水达到9.7亿立方米以上。加强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价工作,启动水生态调查评估。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

深化区域流域协作

  推进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做好跨界断面水污染共治,与周边省市共同保护好密云水库,促进跨界联合执法、应急、污染治理合作。

完善水环境管理机制

  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建立问题发现、移交、处置、反馈长效工作机制。实施覆盖到乡镇(街道)的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打好2020年净土保卫战

  2020年净土保卫战将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聚焦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大领域,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继续推进详查监测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按计划推进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开展市控监测网土壤环境监测。

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

重点企业方面,

  更新完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市化肥与农药使用减少量、利用率提高量以及农膜回收率均达到年度目标要求。完成台账内全部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加快废物处置利用设施建设并完善收运网络。

严控建设用地环境风险

建立环环相扣的管理体系,

  完善关停企业原址用地筛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后期管理等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确定监管重点,建立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名录,更新污染地块名录、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优化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控(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机制,修复方案、效果评估报告备案管理机制;加强修复工程实施过程监管,防控二次污染、严格污染土壤转运。完善信息共享、联动监管机制,有效防范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的环境风险。

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

调整更新分类清单,

  根据农用地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协同监测与评价结果,调整更新农用地分类清单。对优先保护类耕地严格保护,确保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对安全利用类耕地制定年度计划,加强协同监测与评价;对严格管控类耕地严格用途管理,推动种植结构调整。拟开发为农用地的未利用地、复垦土地等,需在开发前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估,依法进行分类管理。

加强措施保障

完善法规标准,

  研究制定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组织编制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技术导则等。加强土壤环境属地监管,制定监督检查年度计划,严厉打击土壤环境违法行为。

绿讯网(绿色经济资讯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绿讯网(绿色经济资讯网))” 的作品,均来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总网电话: 13241999108(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241999108 邮箱:1776908900@qq.com 如未与绿讯网(绿色经济资讯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征文启事 诚聘通讯员 合作推介 网站地图

电话:13683231415(微信) E-mail:1776908900@qq.com

Copyright 绿讯网(绿色经济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邮政编码:100089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39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