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2018年5月26日-11月25日在威尼斯的军械库向公众开放。为了呼应本届建筑双年展的主题“自由空间(Free Space)”,策展人李翔宁将中国馆的主题定为“我们的乡村”,从中国农村的角度出发来讨论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自由空间。
一直以来,中国农村的发展问题都受着各界持续的关注。无论是开发商、政府机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还是建筑师、艺术家,如何在保持中国农村本身魅力的基础上,建设农村、发展农村,增强农村的吸引力,都是大家不断讨论的议题。在上一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馆以“平民设计”为出发点,同样也对中国农村建设与农村手工艺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探讨。
而今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主题“我们的乡村”,则为大家呈现了以现代化技术及当代审美为主导的农村发展图景。通过这些建设手段,保留并且发扬中国农村的原始文化特色,使技术与人文相结合,为中国农村的未来带来更多可能性。策展人李翔宁表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开放的、有各种可能性和机会的场域。这次展览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乡愁,更希望回到中国文化的发源之地,去寻找被遗忘的价值和被忽视的可能性,于此展望,我们未来的乡村。”
中国馆开幕式
随着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传统乡村的原始魅力早已被咖啡厅、剧院、电视机等现代化设施隔阂开来。如何重拾人们对于乡间诗情画意的美好向往,如何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与产物,如何实现古代文人对于乡村归园田居般的理想,这正是当下建筑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我们的乡村”正是对于上述途径的勾勒与呈现。
策展人李翔宁分别以“业、旅、社、文、居、拓”六大板块,展示了今年来中国建筑师在中国乡村的实践作品。从诗意栖居到乡土制造,从文化实践到自在自在游憩,从社区营造到开拓创新,六条线索在空间和类型上描绘出中国当代乡村的发展趋势和一个充满机遇的自由格局。
拓:
云市-袁烽
作为整个展览的开场,建筑师袁烽及其团队的装置“云市”坐落于在中国馆大门外的草坪上,以一个气派、抽象、充满科技感的形象为大众昭示着本次展览的基调。“云市”规格庞大,白色半透明的材料如云朵一般“悬浮”于草坪之上,造型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蛇形凉亭,流线型描绘出一个任意舒展的凉亭姿态。
通过拓扑优化算法那和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空间3D打印技术,展厅被分为不同的加工组件,使用改性塑料在上海的机器人打印工场预制完成以后,再带来威尼斯的双年展场地进行同一组装。这种预制加工法结构精确、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整个生产过程就如同装置本身的造型一样一气呵成。此外,“云石”所用的特殊的改性塑料,在周遭环境之中融合地恰到好处,半透明的材料使得装置边缘看起来消融在空气之中,使整个装置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美感。就这样,“云市”使“人文”与“现代化科技”一起,为整个展览“我们的乡村”揭开了序幕。
业:
策展人从乡村生产的可持续上来讨论乡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乡村经济正步入一个从乡村社会到市场社会的转型阶段,如何利用好现代技术条件,完善生产消费系统,寻找那些被人遗忘的古早乡村特色产物,正是建筑师们所努力的方向。例如张雷的景德镇丙丁柴窑、华黎的武夷山竹筏育制场及徐甜甜的松阳樟溪红糖工坊,皆是利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通过建筑改造来优化产业生产方式,将产业特色与乡村文化紧密相连,避免商业生产和过度开发而影响乡村风貌。
中国馆景德镇丙丁柴窑模型
徐甜甜所设计的新松阳樟溪红糖工坊,在继承村庄本身的文化特色和产品价值的同时,也为工坊开辟了一个衔接村民活动和企业文化展示的重要空间,使生产现场成为了对外宣传传统的一个舞台。将乡村文化产物、村民生活、商业活动需求、田园景象紧密衔接,让乡村制糖工艺能够在诗情画意之中传播出去。
松阳樟溪红糖工坊- 徐甜甜
旅:
乡村旅游往往是城市对于自然、传统和人文痕迹的一种体验。如今,越来越多的农家乐、度假酒店、避暑山庄在乡村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吸引了人们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但也很容易使乡村生活体验变味。尽管消费主义与归隐山水的人文理念相去甚远,对于建筑师来说,如何将消费主义、山川、传统、心境的体验适度融合,则成为了一种挑战。
莫干山正是乡村发展转型的最佳样本。莫干山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浓厚,近十年来,大量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投身于莫干山的度假生活开发之中。
庾村大乐民宿 -直造建筑事务所
社:
由于信息发展不全面,许多乡村所接受的文化信息与城市之间往往会产生一种断隔,而劳动力的大量涌出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断裂。正如本届双年展的主题“自由空间“所设想的,通过建筑为人际、观念、生态和秩序打造出一个包容共序的场所,正是这个部分所实践的方向。
石门廊桥–徐甜甜
建筑师徐甜甜用一座桥搭建了这种互通关系。“石门廊桥”在改造之前是一座因为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而被当局决定拆除的老桥,它连接了位于松阴溪两岸的石门和石门圩这两个村庄,曾经是松阴溪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2016年,徐甜甜及其团队经过深入调查,提出了将大桥改造成一座步行廊桥的意见,让游客和观光车能够在桥上欣赏松阴溪景区的景色。这样一来,既保留了大桥的历史记忆、继续承担着连接两个村庄的关系纽带,同时也为大桥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文:
乡村,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的情感发源之地、酝酿创作的梦境,如今也正逐步成为当代艺术与文化的试验场。越来越多的驻地艺术家选择来到乡村进行创作,使传统的和先锋的、创造性的与习俗的、开放的思维与闭塞的环境,一起相互碰撞,摩擦出火花。建筑对于乡村人文的促进作用,不仅是要将当代审美融入乡村环境,也需要成为当代艺术在乡村交融的一种载体。
西店记忆装置 - 刘宇扬
连州摄影博物馆试图将老城日常性的记忆与当代摄影艺术相互融合,所产生的调侃情感使其内部展品与建筑外部的老城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关系——内部半传统、半先锋的作品被外部传统老城所包围,而这正像一代一代传承着传统文化,又产生前卫观念的年轻人与老人的关系。因此,建筑师也同样延续了这种做法,在建筑外立面保留了传统连州的城市肌理,而内部崭新的现代化博物馆空间设计则像一个公共空间一样对着老城完整打开,和周边老屋斑驳的屋顶成为了强烈的反差。
连州摄影博物馆 -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居: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居住永远是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尽管农村生活总是与归园田居这样两袖清风的朴实风情紧紧相扣,但如今的乡村居住问题却也和城市一样被经济和政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规模的商业开发会破坏居住与乡土的联系,而建筑师做要做的正是充实这种情感联系。
船长之家 - 董功
董功及其团队的船长之家,设计初衷是唯一个有着经常出海的男主人家庭改造他们在悬崖边上的危宅。在加固加建、稳定峭壁上的房屋的基础上,董功也为这个建筑加上了一个拱顶,为整个居住场所带来了宗教情感。拱下视野的内部环境,为船长家庭提供了一个观察海面,等待船长回家的窗口。建筑在这里成为了大海、思念、责任等复杂的人文情感的载体,联系着远方作业的船长。
绿讯网(绿色经济资讯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绿讯网(绿色经济资讯网))” 的作品,均来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总网电话: 13241999108(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241999108 邮箱:1776908900@qq.com 如未与绿讯网(绿色经济资讯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